從此取消電商大促?商家們真敢說
出品/億邦動力
撰文/鄭雅
618大促在靜悄悄的氛圍中結束了。
品牌們不再大辦啟動儀式、宣傳戰(zhàn)報,也不再整個團隊一起熬夜盯銷售額數字……
當被問及618怎么過,提到最多的便是“按部就班”。而連續(xù)多年參與大促的商家們,在形容今年618行業(yè)情緒時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平淡”。
不過,對于尚處在增長階段的商家們,在經營層面仍非常關注這個承載著年中業(yè)績增長的機會。
一名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告訴億邦動力,618大促期間,他一口氣開了4家店鋪和2個直播間。
“我和我認識的商家朋友今年都挺有干勁的!钡蔡寡裕@種動力并非來自對大促的期待,而是覺得今年該“做點什么”,一掃前幾年的“躺平”心態(tài)。
如商家們所說,以前的618、雙11是一個“造物主”角色,現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大促更像是一個“工具”。這也使得很多商家對大促的態(tài)度,從之前的抱有幻想,逐漸回歸了冷靜和客觀。
在更看重利潤指標、追求肌肉型增長的大目標下,商家們希望大促也能創(chuàng)造出對應的新價值。
618大促期間,億邦動力和多位商家進行了對話,共同探討618、雙11等大促究竟該如何為商家們,乃至整個消費市場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以及商家心中對電商大促最真實的期待。
期待一:大促周期縮短回3天
▎受訪者:小家電品牌創(chuàng)始人
“我感覺,如果大促就集中舉辦3天,氛圍會很熱鬧,消費者和商家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大促還是有必要保留的,它相當于提供了一個購物的場景和儀式感。但現在大促周期太長了,這其實在減弱大促帶來的儀式感。
“商家們參與大促的經驗已經很豐富了,貨盤、庫存等策略的制定也比較成熟,縮短周期、取消預售都不會影響大促籌備,F在一個多月的大促,相當于把品牌的目標用戶全部固定在了這一個活動上,而且人力和營銷成本等還都需要持續(xù)投入!
今年的618被稱為“史上最長618”,大促周期逼近40天。其實,去年雙11也被稱為“史上最長雙11”,平臺們普遍將雙11提前了一周以上,抖音雙11更是長達35天。
但誠如一位品牌電商負責人所說,大促周期拉長對品牌有很大挑戰(zhàn),不僅要解決“在一個多月內,持續(xù)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和購買欲”的問題,同時也非?简炂放频慕M貨和定價能力。
去年,有平臺解釋稱,大促周期變長是“希望幫助商家獲得更多的銷售增量!钡凇耙詴r長換GMV”的做法背后,平臺也需要考慮,40天的大促是否給商家?guī)砹司统杀旧系呢摀,以及如何為消費者帶來大促狂歡的刺激感和儀式感。
期待二:平臺把品類營銷做成大促
▎受訪者:健康食品創(chuàng)始人
“全年的電商大促節(jié)點太多了,3·8、618、99、雙11、雙12、年貨節(jié)……希望能適當地將日常部分大促更好進行主題化、品類化,全品類的大促全年保留一個就可以了。
“以我所在的品類來說,平臺可以結合某個節(jié)氣舉辦大健康日,標簽化、主題化地扶持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品類和品牌。我們之前就參加過阿里健康的品類日,品牌可以結合平臺玩法、線上線下渠道聯動等,做到1+1>2的效果。但全品類大促里,我們沒有太多的空間去進行內容營銷,大部分局限在粗暴的促銷形式上。”
目前,不同平臺的全品類大促中會包含部分品類的促銷日活動。比如在618、雙11大促中,平臺會專門設置“品類日”活動,這一天則會成為某個品類集中爆發(fā)的時間點。從過往大促中平臺的官方戰(zhàn)報可以看到,更聚焦的品類日活動的確能為商家們帶來品類增長,但商家們認為品類營銷的價值應該被進一步放大,直接形成品類大促。
如今,平均兩個月就有一個平臺級大促,平臺之間的系列大促也趨于同質化,商家和消費者們都已經產生了“大促疲勞”。商家們希望,平臺可以盡快合理地調整大促形式和頻率,來增加商家參與大促的積極性乃至有效性。
期待三:大促里能有聯動全渠道的營銷機制
▎受訪者:大健康品牌創(chuàng)始人
“618期間,我們在線上不同平臺開了四個店鋪、兩個直播間。但由于都是剛開的新店鋪,達不到大促報名的要求,只希望借助大促氛圍給新品牌做一次宣發(fā)。新渠道方面,我們入駐了大批線下商超,希望今后的大促,可以多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營銷機會,幫助新品牌擴大知名度。
“今年年初,一個美妝大牌在線下開了一個快閃店,品牌和部分電商平臺聯合做了‘用戶在線上申領小樣,再到線下快閃店兌換’的活動。我們也希望在大促期間,以‘新品牌首發(fā)’ ‘品牌會員日’等由頭,借助平臺的力量,將線上線下渠道聯動起來。我們愿意為此類活動鋪設地鐵、機場廣告!
每次618、雙11,都是新品牌嶄露頭角的機會。以今年天貓618為例,在開售第一階段,有260個天貓新品牌在趨勢賽道中奪得品類第一。這些新品牌的平均成交超過千萬,其中有12個品牌的成交超過5000萬。
但只要是具備品牌意識的商家,哪怕在線上起家,也將會逐漸走向全渠道。日前,就有品牌向億邦動力表達了“如何將線上流量引導至線下門店”的困惑,如果平臺能幫品牌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的經營增長,平臺的價值邊界將被進一步擴大,而平臺的新品牌和新品孵化能力,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期待四:大促期間開放平臺會員給新品牌
▎受訪者:電商行業(yè)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
“消費越來越理性的狀態(tài)下,平臺會員的價值越來越高。我們作為新品牌,希望可以和平臺會員深度鏈接,幫品牌快速觸達和積累高價值用戶。
“但目前,大促里平臺會員相關的活動會設置商家參與門檻,新品牌就算產品再好,也很可能達不到參與活動的標準,容易錯失機會。我們希望起碼在大促,平臺可以為新品牌提供一個哪怕階段性的機會,允許新品牌參與平臺會員相關的玩法或會場!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淘寶88VIP會員數已經超過5000萬,他們也是名副其實的高活躍度用戶,每30天中會來淘寶27次。
自2015年開始,京東、淘寶、抖音等就都相繼推出了各種形式的平臺會員。平臺會員高購買力、高復購率、高忠誠度等特點共同構成了他們的“高價值”,不僅為所在平臺創(chuàng)造著優(yōu)勢,也吸引著商家。
但商家們心里清楚,基于平臺最根本的收益邏輯,向商家開放平臺會員并不容易。但在存量競爭的關鍵時期,借助會員加強平臺、商家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或將成為平臺吸引和聚焦優(yōu)質商品供給的機會,成就平臺的差異化優(yōu)勢。
期待五:在大促中能引導更多用戶復購
▎受訪者:日用品品牌創(chuàng)始人
“我們現在進入1-10的發(fā)展階段了,希望平臺在大促里提供更多帶動復購的工具和活動。這個期待和品牌關注的增長重點是相關的。今年內部在增長指標上,我們首先關注的就是復購。所以今年618,我們重點投放和轉化的人群也從之前的新客,轉變到了A4、A5人群。
“在做法上,人群上我們會基于老客數據做定向推送,產品組合上會將不同功效的產品組成‘全家桶’一起售賣,也會向高凈值用戶推薦‘儲蓄卡’產品。但品牌自己的力量畢竟有限,而且消費者利用大促囤貨的習慣也不是很明顯了,希望借助平臺的勢能和大促機制增加復購!
事實上,復購也是平臺非?粗氐闹笜。幾乎所有平臺在訂單頁面都會用優(yōu)惠券引導回購,部分平臺還專門推出了面向老客定向推送會員廣告的機制。
在天貓超級品牌私享會2025TopTalk上,平臺方面也在強調品牌要在會員運營上持續(xù)投入,“(品牌)不能圍繞著不斷地觸達、收割、再流失這種方案努力。這對每一個品牌來說都是難以為繼的。”
復購是可以延長周期、提高用戶價值的方式。對品牌來說,用戶生命周期價值直接影響品牌整體增長,隨著用戶數增長陷入瓶頸,提高用戶生命周期價值也越來越重要。平臺如果能提供更多相關工具和方法,則可以切實解決品牌的痛點。
期待六:平臺可以推出保底ROI的合作方案
▎受訪者:香氛品牌創(chuàng)始人
“大促期間,如果與平臺合作某項權益,能夠保證一定的轉化、保證基礎ROI的話,那我們還是很愿意合作的。即使在大促里,我們也比較冷靜,不會為了追求銷售額而不顧利潤。利潤指標下,以往類似投放某個坑位或banner的合作形式,對我們的吸引力就不大了。
“其實也不止和平臺,我們品牌本身就非?粗乩麧欀笜。比如今年我們和達人合作也很理性,達人直播本身投入產出比就低,我們大部分會選熟悉的達人,更看重對方提供的保底條件。”
多個品牌都向億邦動力表示,當下電商業(yè)務的目標是“保利潤”。在這個大方向下,ROI自然是品牌關注的重要指標。過去幾年,商家們曾借助新興平臺享受過ROI超出預期的階段,但隨著各個平臺趨于成熟,商家們又陷入了營銷窘境。對“保底ROI”的訴求,正是品牌對投放效果確定性的渴求。
如今,各個平臺其實都陸續(xù)推出了“全站推廣”類的廣告產品,意圖為向商家提供更具確定性的“全站ROI”。在廣告比日常更卷的大促階段,如果平臺可以讓更多大促營銷效果可量化,商家參與大促的積極性和對平臺的信任感會同步提升。
期待七:在大促中積累更多用戶資產
▎受訪者:美妝品牌電商負責人
“作為新品牌,大促里我們沒法和大品牌爭銷售,但我們希望獲得用戶增長。比如,現在我會參與優(yōu)先試用、免費嘗鮮等活動。營銷成本可控的同時,用產品實實在在地吸引消費者。美妝品類本身就注重拉新,傾聽用戶的聲音也很重要,品牌和用戶需要深度鏈接。
“我們現在對頭部主播已經祛魅了。品牌靠主播吸引的消費者,實際上信任的是主播,這類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比較低。而靠產品吸引到的消費者,更便于我們后期的用戶運營!
進入存量時代,品牌在用戶拉新上也遇到瓶頸。除了拉新成本高之外,如何更精準地找到潛在用戶,也是讓品牌苦惱的問題。
平臺的“試用”頻道一直是品牌觸達新用戶的入口,平臺也在升級這類頻道來幫助商家更高效率地觸達新用戶。去年,京東改版了試用頻道,人群圈選更加精準的同時,商家還可以自主選擇想要觸達的目標用戶;天貓U先創(chuàng)新推出了入倉模式,幫品牌獲得跨品類推薦機會,還有基于品類的個性化人群推薦等。
大促是消費需求集中爆發(fā)的時間段,給了品牌上新和驗證用戶需求的機會。而當下,品牌希望看到的不止是可用的工具,還有用戶的留存結果。其實,存量時代對用戶關系的重構不僅是品牌的需求,也是所有平臺的機會和挑戰(zhàn)。
期待八:大促能起到篩選優(yōu)質商家的作用
▎受訪者:零食品牌電商負責人
“我們希望大促的篩選作用更強,讓好品牌、品質商品在大促里跑出來。之前平臺間低價競爭的過程中,讓一些價格低但質量低劣的產品‘鉆了空子’。對消費者來說,這類產品雖然看起來便宜,但其實不劃算,還可能被惡心一下。這樣消費者對平臺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平臺可以設計一套算法,讓優(yōu)質商家真正能夠獲得更好的流量,篩選掉劣質商家、假冒偽劣的商品。算法的維度很簡單,讓用戶去評判就好,比如用戶好評率、退貨率、差評率、用戶轉介紹率等等。平臺一定要幫‘好商家’制定規(guī)避‘壞商家’鉆空子的規(guī)則!
平臺們進入低價競爭的修復期,在整治低質貨盤、營造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方面動作不斷,扶持優(yōu)質商家和特色供給成了各家一致的努力方向。年初,抖音電商發(fā)布了九條扶持政策,淘寶天貓平臺也確立了“扶優(yōu)去劣”戰(zhàn)略,京東、拼多多也相繼對優(yōu)質供給有所扶持。
過去幾年,優(yōu)質品牌備受低價低質產品的困擾,也讓消費者對某一品類的價格體系產生誤解,而想要扭轉局面幫優(yōu)質商家守住陣地,還需要平臺和商家共同的力量。
期待九:大促回歸促銷本身的樣子
▎受訪者:戶外品牌電商負責人
“作為品牌方,我希望平臺能尊重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也尊重品牌的價格與價值體系。平臺要提供真實的降價和補貼,先漲后降、復雜的活動和優(yōu)惠券等操作很容易消耗用戶和商家的信任。我理想的大促是透明、簡單、真誠的。比如還是回到一開始只有一天大促、價格直接五折的時候。
“同時,大促的形式要能根據市場環(huán)境去調整和創(chuàng)新。我覺得平臺還是不要太躺平了,商家還是要依靠平臺的機制來運營的,更有活力的政策和活動也能助推品類的增長!
如今的大促對消費者和品牌的吸引力正在減弱。消費者端,頻繁且長周期的促銷降低了他們對“限時搶購”的激情,也減弱了囤貨心智。商家端,直播等場域的成熟也讓他們不再依賴大促。
的確,每年的大促,平臺也在力求創(chuàng)新。例如,今年天貓618在優(yōu)惠形式上取消了跨店滿減;京東在618期間舉辦了兩場線下晚會、設置了六個驚喜日等。但在商家心中,能夠真正同時滿足商家和用戶體驗的“顛覆式創(chuàng)新”尚未出現。
期待十:平臺取消大促
▎受訪者:服裝品牌創(chuàng)始人
“取消大促,是對大促最好的調整。我覺得平臺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扶持優(yōu)質商家和優(yōu)化用戶體驗上,持續(xù)服務好它的商家和用戶,解決商家和用戶的痛點和需求,才是一個平臺該有的樣子。比如怎么避免商家被薅羊毛?怎么讓營商風氣真正好起來?至于怎么做618和雙11,討論這些還有什么意義呢?
“而且品牌也不能太依賴折扣和大促。如果品牌提供的產品能解決用戶的強需求和痛點,或者能提供其他價值,那么‘是否打折’這件事就不重要了。一個比較特別但很說明問題的例子,泡泡瑪特,不管有沒有大促,它都在增長!
在億邦動力調研過程中,部分商家對“電商大促的價值何在”的回答變得模糊;也有商家直言,品牌參與大促只是因為“若不提報活動將會得不到流量傾斜”。誠如一位商家所說,大促的狂歡應該是平臺、商家、消費者共贏的狂歡,而非平臺的自嗨。
可以感知到,平臺和品牌都在重新定義“增長”。從單純追求銷售額增幅,到明確要用戶增長、復購率增長,或是對新品和新品牌的市場驗證,相應地,各方在大促中的目標,也隨之變得具體且多元起來。只是,大促的初衷是為這個行業(yè)帶來增長嗎?或許回歸初心,才能重塑大促的價值。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