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主播找到了新財路
出品/電商派Pro
作者/李響
01
主播達人涌入團播賽道
前陣子,“自從干了XX之后,差點忘了自己以前是干嘛的了”系列視頻在網絡上走紅。
視頻中,網友們用前后對比,展現(xiàn)自己沒能一直從事最初所學專業(yè)和行業(yè),轉而投身其他工作的狀態(tài)。
比如,有人辭掉記者工作回村養(yǎng)大鵝,有人從醫(yī)生轉做奶茶店員等等。
不過,在大量轉業(yè)視頻中,當屬做團播的反差最大。
畢竟,誰能料到,那些在直播間活力四射,跳著勁歌熱舞的小哥哥小姐姐,過去可能是律師、老師,或者是建筑師,這反差感簡直拉滿了。
隨著這類視頻爆火出圈,團播的熱度水漲船高。
不少正統(tǒng)練習生出身的男女愛豆開始轉型團播主播,甚至被曝塌房的男愛豆也靠著團播打上了復活賽,找到了新的賺錢方式。
比如,偶像團體 SNH48 成員李慧 “畢業(yè)” 后,以 “星星” 為代號在團播領域出道;初代 “偶像練習生” 婁滋博被曝出軌、虐貓后,用 “蘿卜” 這一身份,加入了團播界男團頂流 “喜悅 - x”。
就連“廣東夫婦”“奧黛麗厚本”“鍋蓋wer”“皮皮皮皮朱”等頭部達人也紛紛投身團播陣營,在鏡頭前激情熱舞。
就拿“廣東夫婦”來說,7月15日,他們直接把團播搬進了帶貨直播間。直播中,他們拉著男團成員大跳《萬物生》、掃腿舞等抖音熱門舞蹈,同時還不忘帶貨藍月亮洗衣液。
圖源:微博
這波操作直接令其直播間流量和銷售額雙雙飆升。數(shù)據顯示,該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高達1981萬,預估銷售額在2500萬- 5000萬之間,成為“廣東夫婦”抖音賬號近半年觀看人次最多的一場直播。
與此同時,不少品牌商家也瞅準時機,在直播間玩起了團播,紛紛力邀熱門男團女團入駐官方直播間。
舉例來說,麻辣王子抖音官號發(fā)布“和麻辣王子一起闖男團”的視頻,提前為團播活動預熱造勢。
7月10日,打開麻辣王子直播間,一位頭戴麻辣王子特色頭套的主播手持辣條,與多位男主播一同熱舞,在直播間背后的大屏上,品牌廣告格外醒目。
圖源:抖音
此外,香飄飄攜手無憂傳媒旗下的“宇宙009”男團,絕味鴨脖聯(lián)合OST旗下的男團“Moon以動之名”,瑞幸咖啡攜手蘇江傳媒旗下“盛世臨安”女團,也都開啟了聯(lián)動團播活動,成功吸引了眾多網友的注意。
和傳統(tǒng)單人直播不同,團播跳出了單人表演的限制,主打團體才藝展示,對人員的需求量很大。
一般來講,團播前臺要有5-7個主播,幕后還得有負責主持人、運鏡師、燈光師、運營,以及妝造、舞蹈、服裝等工作的人員,這顯然能創(chuàng)造不少就業(yè)崗位。
也正因為如此,各行各業(yè)的人似乎都涌入了團播賽道。
單從主播和達人層面看,他們布局團播帶貨無非是順勢而為。
業(yè)內人士透露,中等投入的精品團播,成本通常在60萬元以上,投入百萬、千萬的團播也有,但并不多見。
相較于傳統(tǒng)直播帶貨依靠頭部主播帶貨,團播主打人多,但成本更低,更有優(yōu)勢。
更重要的是,在頭部主播塌房成常態(tài)的當下,直播機構依賴單一主播的風險被無限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口碑受損等連鎖反應。
而團播以團隊為單位運作,單個主播的影響被稀釋,即便有人出現(xiàn)狀況,團隊仍能維持運轉。
更何況,如今諸多頭部主播的帶貨成績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滑態(tài)勢。
新榜獨家數(shù)據顯示,某頭部直播間在2023年前3個季度,直播銷售額輕松突破20億元。
然而,到了2024年同期,該直播間銷售額卻僅僅超過10億元,下滑幅度令人咋舌。
今年618,頭部主播的聲量遠沒有往年那么大,帶貨數(shù)據更是平平無奇。
據了解,李佳琦直播首日美妝GMV突破25億元,與2023年的49.77億元相比,大幅下滑46%;羅永浩在今年618開啟百度電商直播首秀,盡管單場GMV達5000萬元創(chuàng)下平臺新紀錄,但與他抖音首秀時1.1億元的GMV相比,直接縮水一半。
圖源:微博
頭部主播帶貨模式已然置身風雨飄搖之中,不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還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zhàn)。
對主播、達人來說,團播的流量分配機制更利于中小主播突圍。傳統(tǒng)單人直播中,流量高度集中于頭部,腰部主播難以獲得曝光;而團播通過 “群像效應” 吸引用戶,團隊成員能共享流量池,這有利于“ 去中心化”,以及實現(xiàn)收入結構的多元化。
目前看來,團播帶貨是新興的熱門賽道,不僅自帶流量、內容鮮活,還能強化互動,正好為遭遇直播帶貨困境的主播達人,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盈利道路。
某種程度上,主播、達人涌入團播賽道,或許是順應直播潮流的明智之舉。
02
團播帶貨能走多遠?
每當一個新興賽道崛起,總有人會質疑其可行性?
團播亦是如此。
從當前情況來看,這一問題的答案,暫時還無法下一個定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團播仍帶有濃厚的娛樂基因,多數(shù)團播團隊的核心收入來源并非帶貨傭金,而是觀眾打賞。
團播直播間里,主播們通過歌舞表演、互動游戲吸引用戶停留,粉絲刷出的虛擬禮物構成了收入的大頭。
此前,SK女團當家主播萱萱在某晚公會賽中拿下第一名,榜一大哥為其送上903個嘉年華作為20歲生日禮物。按照一個嘉年華3000元計算,903個便是差不多350萬元,打賞數(shù)額驚人。
圖源:小紅書
這種重娛樂的模式下,帶貨更像穿插其中的一個“任務”,主播們往往在才藝展示的同時介紹商品,既缺乏專業(yè)講解,也難以建立消費者信任,不免會讓團播的帶貨成效打了折扣。
還有一點,不同于成熟主播能通過人設打造形成固定客群,團播依賴的是團隊整體氛圍,觀眾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假如主播們只是忙著互動搞氣氛,對產品的特點、功效、使用方法等關鍵信息只字不提,消費者很難會心甘情愿地打開錢包,自愿為這些產品買單。
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廣東夫婦,其他頭部主播暫未入局團播。他們或許還在觀望團播這種新興模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暫時還未大規(guī)模地涉足團播領域。
當然,作為直播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團播的潛力不可小覷,這是毋庸置疑的。
此前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整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yè),即娛樂直播加短視頻領域,整體營收規(guī)模為2126.4 億元,發(fā)展態(tài)勢平穩(wěn)。
而團播作為新賽道,根據業(yè)內預測,2025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150億,增長勢頭強勁。
這樣一條極具增長潛力的賽道,不僅能為頭部主播帶來了新的流量,更能在主播競爭加劇的當下,成為連接年輕消費群體,實現(xiàn)帶貨成績突破的重要手段,值得頭部主播入局深挖。
團播帶貨的未來,取決于能否平衡娛樂屬性與商業(yè)價值。倘若一直過度依賴打賞經濟,僅僅靠營造熱鬧氛圍來吸引眼球,那終究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流量泡沫,難以長久立足市場。
但如果能深耕內容專業(yè)化、打磨流程的標準化,或許真能走出一條直播帶貨的新路徑。
當下,團播正處于“野蠻生長”的混沌時期。在這一階段,會有主播、達人因無法做好上述平衡而黯然退場,也會有主播、達人憑借出色的運營,成功吃到這波發(fā)展紅利。
而后者,將決定團播帶貨最終能夠駛向何方,抵達怎樣的發(fā)展高度。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