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范式在中國的非典型實踐
出品/零售公園
作者/顧森柒
近日,盒馬宣布X會員店即將全線關停,讓行業(yè)感慨,這場我國本土企業(yè)對山姆會員制的“復刻實驗”,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
曾幾何時,山姆會員店闖入中國零售界的視野,掀起一場“反常識”的商業(yè)地震,讓行業(yè)大為震撼:交260元年費才能進門購物?簡直是倒反天罡,在超市遍地開花的年代,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山姆硬是靠著這套邏輯,收割了無數中產家庭。1996年,山姆進入中國市場,2024年,山姆在中國的營業(yè)額突破1000億元,占沃爾瑪中國業(yè)績近三分之二,截至今年5月,山姆在中國已開出55家門店,據悉,2025年山姆將在中國開出8家店,創(chuàng)下歷年來年度開店數量新高。
與此同時,“會員制”成為零售業(yè)競相追逐的風口,盒馬、永輝、家樂福、麥德龍等超市紛紛效仿,推出會員店,誓要復制山姆神話。然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幾年來,盒馬會員店因品控不穩(wěn)、定位模糊、盈利難續(xù)等問題,最終黯然收場。與此同時,麥德龍、家樂福的會員店同樣折戟,留下一地雞毛。
不過,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傳統(tǒng)零售會員夢碎之時,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卻蹚出一條新路。阿里近期推出的淘寶大會員,把購物、外賣、機酒等消費領域“一卡打通”,以生態(tài)協(xié)同力重塑會員邏輯,讓行業(yè)看到一條清晰的“中國特色會員路徑”:
事實上,中國消費界“會員制”的未來,不在對山姆的“東施效顰”上,而是起筆于消費場景的融通、落筆于巨頭生態(tài)整合,最終,點燃全新的會員體系創(chuàng)新火種。
山姆進入中國:
開啟會員制“激蕩三十年”
山姆的誕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1983年,沃爾瑪創(chuàng)始人山姆·沃爾頓在俄克拉荷馬州開出首店,僅僅為了方便小企業(yè)主批發(fā)、采購。
誰料,這套“付費入場、精選商品”模式,竟在日后廣受中產青睞:
會員付費入場,山姆則承諾提供遠超會員費價值的優(yōu)質商品和服務,這種模式篩選了顧客,也為山姆提供了穩(wěn)定收入和用戶粘性。2024財年,山姆會員店凈銷售額為844億美元,約占公司總收入的13%。截至2024年1月,山姆會員店在全球共運營超過600家門店。在中國市場,山姆也一路高歌猛進,吃到了中國高速發(fā)展期的紅利。
山姆為何能“圈粉”中產?
首先,與傳統(tǒng)商超數萬SKU不同,山姆店內僅有約4000個商品,每個品類精選少量SKU,將“少即是多”的原則發(fā)揮到極致,減少了會員的選擇困難,并保證了商品的快速周轉,大幅優(yōu)化了庫存和供應鏈管理效率,同時,更精準匹配追求“高品質、高效率、低干擾”的目標客群需求,構成了會員價值感知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而對中產家庭來說,去山姆購物也是享受,巨大的倉儲式空間、寬闊的通道、充足的停車位,營造了一種與傳統(tǒng)超市不同的“小資”購物體驗,尤其是寬敞通道,對推著大推車采購的家庭特別友好,周末帶全家去山姆“掃貨”已經成為很多中產家庭的消費習慣。
不止于此,山姆的Member's Mark自有品牌也對中產極具誘惑:Member's Mark在生鮮、烘焙、乳制品、零食等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口碑,這些商品經常成為“網紅爆款”和“社交貨幣”,我們日常在小紅書等平臺也經常能刷到,是吸引新會員入圈和維持老會員續(xù)費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山姆不斷打磨會員制模式,將會員體系細化并推出三大會員等級:商業(yè)會員、普通會員和Plus卓越會員,其中,Plus卓越會員提供諸如免費配送、早間購物特權和Sam’s Cash獎勵等多項服務,讓會員有濃厚的獲得感。數據顯示,2024年,Plus卓越會員收入同比增長14.4%,續(xù)約率達到歷史新高。
看到山姆會員數一路猛漲、勢如破竹,中國本土超市坐不住了。
盒馬黯然離場:
一次失敗的“山姆會員制效仿”
山姆的成功,無疑為本土零售企業(yè)樹立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標桿。拿阿里旗下的盒馬來說,其看到山姆高客單價、高忠誠度的會員價值后,也迅速將目光投向了會員制門店業(yè)態(tài)。
2020年10月,第一家盒馬X會員店在上海開業(yè),時任盒馬CEO的侯毅表示:“我們希望與Costco、山姆正面交鋒,能快速、高效地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笨梢哉f,盒馬X會員店承載著打造“中國版山姆”的夢想。
模式上,盒馬X會員店和山姆如出一轍,收取年費才能入內,會費分別為258元/年和658元/年,試圖通過會員費構建門店壁壘、提升消費者忠誠度;商品上,同樣走的是主打精簡SKU路線,精選約3000款商品,并復制大包裝、自有品牌等賣點。
這一路徑在初期成效顯著:2022年,盒馬X會員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47%,客單價同比增長三成左右,毛利率達到14%。至2023年10月,盒馬X會員店在全國開出了10家門店,風頭最盛時,甚至與山姆展開商戰(zhàn),針對榴蓮千層蛋糕等爆品推出“移山價”,意圖爭奪客源。彼時,市場普遍認為盒馬X會員店是最有潛力挑戰(zhàn)山姆的本土力量。
然而,表面的繁榮難掩深層挑戰(zhàn)。會員制倉儲模式的重資產、重運營特性,對供應鏈管理、選品專業(yè)性、成本控制和品牌信任度的要求極高。盒馬X會員店很快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供應鏈與選品困境,盒馬雖然背靠阿里,但相較山姆的“供應商差異化選品”和積淀深厚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尚有一段距離,此前,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很多用戶吐槽盒馬X會員店商品與盒馬鮮生同質化嚴重,吐槽會員卡花得不值。這意味著,X會員店“精選”價值未能有效建立。
其次,是運營成本與盈利壓力。大型倉儲店租金、人力、水電等運營成本高昂,會員店模式需要長期投入培育市場,投資回收周期長。數據顯示,2023年,盒馬因X會員店等業(yè)態(tài)拖累,虧損超30億元。部分門店因客流不足、盈利不及預期而早早關停。
不止于此,盒馬戰(zhàn)略也左右搖擺:盒馬曾發(fā)起折扣化變革,X會員店一度暫停吸收新會員,后又恢復,對會員體驗有一定損害。2023年下半年,阿里管理層加速更迭,出售了銀泰、大潤發(fā)等資產,更加聚焦核心電商與盈利能力。2024年3月,原盒馬CFO嚴筱磊接任CEO,盒馬的戰(zhàn)略重心隨之調整,嚴筱磊上任后,盒馬明確了“聚焦盒馬鮮生和盒馬NB”的核心戰(zhàn)略,X會員店不再是戰(zhàn)略重點。
于是,關店潮開始。2024年,多家X會員店陸續(xù)關閉。進入2025年,節(jié)奏加快:4月,上海高青店、大場店、東虹橋店停業(yè);5月底,上海七寶店宣布6月底停業(yè);7月31日,北京世界之花店、蘇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磯店停止營業(yè)……8月5日,盒馬宣布最后一家上海森蘭店將于8月31日停業(yè)。
至此,盒馬的“山姆實踐”以失敗告終。在行業(yè)看來,這是本土企業(yè)模仿山姆模式遇挫的一個縮影,也印證了會員制倉儲業(yè)態(tài)在中國落地的超高門檻。
淘寶“大會員體系”:
一個更具中國特色的會員制未來
不過,當盒馬對山姆的模仿遭遇挫折時,中國零售業(yè)對會員制價值的探索并未止步,而是轉向了更符合本土生態(tài)和消費者習慣的路徑:立足互聯網平臺,構建跨場景、跨業(yè)務、深度協(xié)同的“大會員”體系。阿里巴巴于近日正式上線的“淘寶大會員”,就是其“找到手感”的體現:
據介紹,淘寶大會員覆蓋所有淘寶用戶,根據淘氣值共分為6個等級,青銅、黃金、白銀、鉑金、鉆石和黑鉆,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專屬優(yōu)惠和服務,涵蓋購物折扣、外賣權益、旅行禮遇、打車優(yōu)惠等。其中,鉑金及以上會員可以88元開通88VIP,同時是88VIP的大會員,部分權益也會升級。
這一模式高明在哪里?在行業(yè)看來,其優(yōu)勢在于其深度整合了阿里生態(tài)資源,打破了業(yè)務壁壘,實現了消費場景的貫通和權益的跨平臺共享,可以說是消費領域的“書同文、車同軌”:
用戶在淘寶購物、在餓了么點外賣、在飛豬訂機酒酒店、在高德打車等阿里系生態(tài)內的所有消費行為,均可累積淘氣值,提升會員等級。這意味著用戶在一個場景的消費,能解鎖在其他場景的更多權益。
這種“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覆蓋的權益包,是提升會員粘性和吸引力的關鍵。對行業(yè)來說,這也釋放了幾個強烈信號:首先,在存量競爭時代,開掘存量用戶價值比盲目拓展新業(yè)務更重要;其次,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場景化,單一業(yè)態(tài)或單一平臺的會員制難以滿足,需要生態(tài)級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大會員并非憑空出世,而是阿里生態(tài)協(xié)同深化的必然結果。今年6月,餓了么、飛豬正式合并入中國電商事業(yè)群,目標統(tǒng)一、集中作戰(zhàn),可以看到阿里整合業(yè)務的決心,為會員體系的打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就是說,阿里正無聲地學習用戶習慣、理解用戶需求,然后默默地編織一張無微不至的服務之網,讓生活真正地實現所想即所得,這種對信息與服務的深度整合能力,正是未來競爭的重點。
如今,阿里正試圖通過生態(tài)協(xié)同構建強大的競爭壁壘,讓用戶在阿里生態(tài)內完成更多消費閉環(huán),在未來,隨著阿里持續(xù)加量會員權益、優(yōu)化用戶體驗、鞏固信任紐帶,這一模式有望收獲更多復利效應。如果說會員選擇山姆,是為了“進門、優(yōu)選產品”付費,那么,淘寶大會員用戶,則正建立起“為生態(tài)價值付費”的消費習慣。
回顧過去,山姆會員店的中國之旅,啟蒙了市場,也揭示了會員制巨大的價值潛力。盒馬X會員店的折戟,則證明了“東施效顰”不可取。而淘寶大會員的登場,則代表了中國企業(yè)在深刻理解本土市場與消費者后,對會員制本質的重新詮釋與創(chuàng)新實踐:
從單一的倉儲會員店形態(tài),躍遷至以超級平臺為依托、以生態(tài)協(xié)同為紐帶、以全域場景覆蓋為特色的“大會員”時代,這并非對山姆模式的否定,而是在本土環(huán)境下,生長出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新物種。會員制的故事在中國遠未結束,它正以更豐富、更本土化的姿態(tài),開啟新的篇章。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