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生鮮的三點變化
出品/聯(lián)商專欄
撰文/聯(lián)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
圖片/聯(lián)商圖庫
今天,我從買菜消費者的視角來談?wù)勆鐓^(qū)買菜的一些變化。平時就在小區(qū)里的地攤買菜,偶爾也會在京東、永輝、叮咚買菜等平臺買菜。
到底往哪兒買菜,全看自己的心情以及消費的場景。自己家里兩三個人,越簡單越好,有孩子們或客人來,就必定去菜場買菜。我一般每周六都會去菜場買菜,那是因為孩子們周六中午來吃飯。最近三周發(fā)現(xiàn),菜場及其周邊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有三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件事:菜場改建不停業(yè)。菜場主體部分改建,但蔬果、肉禽、水產(chǎn)、豆制品、面點、熟食、雜糧、雜貨、糖酒等移位到主體菜場周邊的停車場,照常營業(yè),客人川流不息。
第二件事:菜店轉(zhuǎn)型為雜貨店。有一家位于街角位置的菜店從前是水果大賣場,兩年前轉(zhuǎn)型為菜店,主要賣蔬菜,兼營品種比較單一的大批量水果、魚蝦蟹,價格特別便宜,茄子經(jīng)常賣1.5元一斤,茭白2元一斤,老年人是主顧。不知道為什么,三周前這家店又轉(zhuǎn)型了,不再售賣生鮮,改售碗筷、帽子、手套、衣服等日雜百貨商品。但此店邊上的海鮮店(不賣活海鮮),主要賣帶魚、小黃魚、鯧魚、烏賊、條蝦等,經(jīng)營了十幾年,依然生意興隆,每天只做早市,到上午十點半,基本清空。
第三件事:錢大媽落地菜場附件街邊店。兩周前去菜場,看到從前那家熟食店門前特別熱鬧,還有免單抽獎,我以為是在搞什么促銷活動,沒有去關(guān)注。上周六去菜場才發(fā)現(xiàn),一周前開張的那家店居然是“錢大媽”。這是一家狹長的小店,中間是過道,兩邊陳列商品,底部有一個賣肉的柜臺,門口收銀。
我進去的時候,正好遇到一對中年夫妻拿著收銀條在與店員論理,說上周開業(yè)那天買的東西,回家發(fā)現(xiàn)少了胡蘿卜與醬料兩樣東西。女店員在與顧客“講道理”,那天確實人很多,我們可能有疏漏,這是我們的錯(態(tài)度還算誠懇)。但這是一周前的事,為什么當天發(fā)現(xiàn)的時候不來說(似乎也有道理)。后來出來一位男性店員(不知道是不是店長),態(tài)度比較和藹,客氣地把客人引到一邊,送到門口(很有誠意)。在店門口我問顧客:東西補了沒有?客人回話說:補了,還給我看了胡蘿卜。還說,不是為了幾根胡蘿卜才過來的(顧客是想討個說法)。
我感到,人生是要講道理,但與三種人,沒啥道理可講。不與顧客講道理,不與老板講道理,不與老婆講道理。這是待客之道、從業(yè)之道、持家之道。這里的“道理”其實就是“面子”,把道理讓給顧客、讓給老板、讓給老婆,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我把錢大媽的照片發(fā)到朋友圈后,錢大媽的周先生誠懇地留話說:周老師,我們有哪些做得不好的,馬上改正。
從我觀察來看,顧客對錢大媽很有好感,是認可的。主要包括三點:
一是門頭寫著“不賣隔夜肉”,經(jīng)常跑菜場的人,有個痛點,時不時會買到不太新鮮的隔夜肉。個體攤主唯利是圖的劣根性在菜場并不少見。
二是門口玻璃櫥窗貼著打折告示,從晚上7點開始打折,每過半點下降一折,直到11點半免費派送。有些菜店雖然也有打折,但最多到4折,而且沒有免費派送。錢大媽售賣商品的價格也很親民。
三是店堂雖小,但很整潔,感覺是一家很正規(guī)、值得信任的菜店?蓜e小看“值得信任”這四個字,其實,很多買菜人都不是在一家店買東西,就是因為他們尚未找到一家完全可以信任的菜店。錢大媽等標準化的菜店進入買菜人的視線,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這不僅僅是“生意”,更有可能局部改良生鮮零售的格局。
我之所以說是“局部改良”,而不是“全面顛覆”或“徹底迭代”,那是因為生鮮這個市場具有特定的消費習慣,一個小店很難覆蓋居民對生鮮食品的全部需求。
常規(guī)的葉菜、瓜果菜、根莖菜、肉蛋禽、面制品、豆制品等都很容易滿足,河鮮相對較難,海鮮就更難。河鮮要求是活鮮,按道理做起來比海鮮更難,但其實河鮮如果樹立了信譽,活殺魚與活殺雞鴨是一個道理。過去有活殺雞鴨,現(xiàn)在都是預先殺好以后在菜場供應(yīng),消費者也自然能夠接受,所以,賣活鮮河魚的做法也可以被改變,F(xiàn)在賣活鮮河魚的做法,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大把大把地加料下去,怎么才能使活河鮮保證安全?為了保活,誰也保證不了安全。
至于海鮮,無論是鯧魚、帶魚、小黃魚、烏賊這四種常規(guī)的魚類,還是其他特種的魚類,如馬鮫魚、黃花魚、鳳尾魚或蝦蟹,品種與規(guī)格特別復雜,不僅要看鮮度,更要看具體的品種以及季節(jié)、雌雄、大小、品項等等,很難用文字與圖片來描述,必須現(xiàn)場觀察才能做出判斷。當然,一般的消費者可能沒有這么高的要求,也分不清其中的等級,那就另當別論。
所以,其實我去菜場,主要還是買海鮮。其他品類都可以在叮咚買菜、永輝到家、京東到家等平臺購買。但消費者買菜有品項齊全的要求,菜場是品項最齊全的生鮮購物場所,所以,菜場將會極具競爭力地繼續(xù)維持下去。問題是菜場要恢復其公益性,菜場攤位的租金得降下來。據(jù)不完全調(diào)查,目前其租金及其各項費用約占銷售額的5%。城市改造必須保留菜場,別讓房地產(chǎn)公司盯上了菜場這塊民生寶地。政府既要推動新的賣菜模式,使居民買菜更便利,也要保護傳統(tǒng)的賣菜模式,前衛(wèi)+包容,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我沒來得及到晚上去看錢大媽。19:00:9折,23:00:1折,23:30:免費派送。真能清空的話,真是一件好事。但其店面玻璃上又貼著臨時打印的“友情提醒:打折時段(19點以后)進店超過15分鐘未結(jié)賬 本店有權(quán)拒絕結(jié)賬”。這可能是基于店面實際情況而采取的措施。我個人覺得,這也許是某些店長所為,這種做法不一定合規(guī),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執(zhí),更有可能導致消費者的不愉快。這是畫蛇添足的“友情提示”。
當然,最近大家最關(guān)心的可能是“社區(qū)團購”,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便宜的東西對買菜人來說,永遠具有吸引力。但最終還是需要“貨真價實”來打動消費者的心。很多模式都在暢想未來,但如果當前都做不好,那就不會有未來。
總有人被淘汰,也總有新人進來,對社區(qū)生鮮這件事,業(yè)界、政界、投資界,都要保持冷靜與包容,中國就是一個矛盾體:整齊劃一與五花八門相結(jié)合。零售不可能用一種形式覆蓋全民需求。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