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張近東:抗通脹,加大消費補貼力度
聯(lián)商網消息:時逢全國兩會召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參政議政。與往年一樣,“改善民生”依舊是兩會上的熱點話題,“控制物價”、“醫(yī)療改革”等字眼不時出現(xiàn),受到社會各界熱切關注。
“低收入人群是我國社會當中不可忽視的弱勢群體,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議題”,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副主席、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告訴記者,“在當前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提議國家發(fā)放‘消費補貼券’,以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資料需求,從而與其它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形成‘互補關系’,增強社會的安全感與和諧度。”
加大消費補貼力度 確保發(fā)展成果共享
張近東指出,近年來,我國各項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發(fā)展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不過繁榮發(fā)展的背后仍有不容忽視的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人民生活水準的差異,低收入群體往往面臨困難的生活境遇,甚至連起碼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尤其在當今通脹居高不下的形勢下,社會各界都應關心關注低收入人群,確保他們能夠與社會各界一道共享發(fā)展成果。
據(jù)了解,當前我國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優(yōu)撫對象以及城鎮(zhèn)失業(yè)者等低收入群體近1億。2011年我國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比原來扶貧標準提高了92%,按此新標準,我國扶貧人口增加了不少,凸顯出當前扶貧工作的緊迫性,同時也表明了我國政府在新時期、新背景下,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提升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的決心。
張近東告訴記者,扶持低收入群體,確保發(fā)展成果共享,首先要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存問題。“消費補貼”可以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適當加大補貼力度,則可以進一步發(fā)揮其保障功能,形成全新社會保障渠道,積極保障民生。
借鑒補貼政策經驗 發(fā)放“消費補貼券”
近年來,各種形式的補貼政策并不鮮見。張近東認為,可以借鑒“家電下鄉(xiāng)”、“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積累的成熟經驗,向低收入人群發(fā)放“消費補貼券”。他建議,“消費補貼券”受益對象為國家優(yōu)撫對象、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五保對象以及城鎮(zhèn)失業(yè)者,由居委會或者村委會進行實地調查,上報審批材料到街道辦或者鄉(xiāng)鎮(zhèn)政府核算,由縣(區(qū))級政府審批,確保審核到位。“消費補貼券”只可在指定商家定點消費,用于購買食品、服裝、電器等基本生活資料。
張近東強調,政府應公開招標,公平、公正選擇最有信譽和實力的商家從事這一政策性的商業(yè)服務,確保價格合理,服務到位,保證商品質量,特別是電器類商品,可以根據(jù)低收入家庭生活需求,采購最實惠、最適合的電器,提高性價比和實用性。商家每季度則需將“消費補貼券”與當?shù)刎斦Y算。同時持有“消費補貼券”和本人身份證明才能有效消費,商家保留身份證復印件,以備財政部門結算時核查。張近東對記者說:“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要嚴厲打擊倒賣‘消費補貼券’的行為,絕對不能讓其成為某些人的生財之道,一定要保護國家利益,從而真正讓低收入群體享受到補貼政策的實惠。”
幸福民生工程 促進社會和諧
給低收入群體發(fā)放“消費補貼券”,究竟能夠帶來多大好處?張近東這樣告訴記者:發(fā)放“消費補貼券”首先可以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條件,還可拉動內需,產生新的消費力。以消費結構來看,這些資金進入市場以后,可以促進食品、服裝、電器等商品的生產與銷售,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扶持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刺激經濟增長。
“2011年我國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政府有承擔消費補貼政策所需投入的財政基礎。況且,該政策直接關系到1億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社會群體,是一項最具有社會意義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項最具有幸福感的民心工程,社會影響巨大,政治意義十分顯著。”張近東告訴記者。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