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扎堆 Costa和星巴克的擴張戰(zhàn)術
在北京藍色港灣國際商區(qū),最外圍路口是星巴克,里邊的廣場中庭有一家Costa,再向里走是海樂咖啡,而商區(qū)內(nèi)的酒吧街,又有不同品牌的咖啡館。
星巴克剛進入的時候,地租每平米不到10元;Costa來晚了,位置沒趕上最佳,地租還比星巴克高出一截,大約為每平米10元。而現(xiàn)在,價格最高已經(jīng)漲到每平米15元。
通常情況下,本土的咖啡店都躲星巴克遠遠的,而英國來的品牌Costa卻不怕它,總是挑選離它不遠的地方落戶。
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目前門店500家,目標在2015年超過1500家,這是其過往開店速度的3倍;Costa在2006年才進入中國,目前門店100家,但擴張速度不亞于星巴克,目標2018年要達到2500家。擴張、擴張!拋開一切擴張——“擴張”是目前星巴克和Costa唯一的主題詞。
今年初,星巴克曾經(jīng)的國門第一店——首都機場T3航站樓四層大廳最核心位置,到期后被Costa以更高的價格接手。后來,星巴克又陸續(xù)參與了T3新的資源競標。10月25日,星巴克在首都機場的第7家店開業(yè),這也是其在中國大陸的第500家店;而Costa剛迎來自己的第100家店。
10月25日,新上任的星巴克中國區(qū)總裁王靜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關于機場店的選址,星巴克與首都機場管理方有長期的合作,機場提供了不同的可供選擇的地址,我們從中進行了評估,機場第7家店位于T3的國際出發(fā)大廳,是一個交通要塞,很多競爭者。”
這一次,是星巴克贏了。
王靜瑛履新僅僅3個月,當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她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給員工打氣說“我們還有多少個店要開”時,下面的人會一起尖叫“1000家”,氣氛熱烈至極。
為了加強在華業(yè)務,星巴克全球進行了地區(qū)結(jié)構重組,單獨突出中國區(qū)域。“包括選址到設計等,中國區(qū)就可以決定。”王靜瑛表示,將繼續(xù)鞏固一線城市,比如在北京上海繼續(xù)以兩倍、三倍的速度擴張,同時進入二三線城市,僅在去年,星巴克就進入了13個新的市場。
Costa則采取了貼身戰(zhàn)術,幾乎每家門店都挨著星巴克,其擴張速度在國內(nèi)市場位居第一,每周都有2~3家新店開張,今年底將增至170家。此前Costa咖啡負責人曾表示,要拿走中國咖啡連鎖市場1/3的份額。
2011年6月,星巴克與長期合作經(jīng)營的美心集團達成協(xié)議,獲得了廣東、海南、四川、陜西、湖北和重慶市的業(yè)務100%所有權。至此,擁有了中國大陸超過半數(shù)的星巴克零售門店的完全控制權。
星巴克收回直營的時候,Costa正在忙著合作。
Costa在北方區(qū)域與華聯(lián)集團達成合作,華聯(lián)旗下70家大型超市和百貨商場以及10家購物中心,為Costa進駐高檔商場提供了快速通道甚至獨家入主權。同時,與星巴克一樣,Costa給予中國團隊更多自駐權,包括門店選址權、設計權,大大縮短了開店時間。
擴張速度被視為第一要素,似乎只有“快速圈地”才是王道。
上海徐匯區(qū),星巴克有18家店,Costa有7家;北京朝陽區(qū),星巴克34家,Costa為16家;南京,星巴克有10家,Costa已有7家。Costa這個后進者也偶爾占據(jù)先機,上海徐匯區(qū)漕溪北路上,Costa連續(xù)開出3家門店,星巴克只在不遠處的漕溪路有1家門店。
華中地區(qū),目前星巴克在武漢和長沙已經(jīng)分別開店12家和5家,Costa幾乎還未涉足中部市場——不過,其長沙、成都、重慶的門店全部正在籌備中,即將開幕。
。ń(jīng)濟觀察報 記者 王芳)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