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mazon推出了“Price Check”app,這個幾乎等于沒有正式名稱的行動應用,在美國掀起喧然大波!看起來,Amazon準備征服全世界了?
確實沒人擋得住一般消費者拿著智能手機來做這種Price Check,然而,消費者自己卻可能擋住他自己。
買下一樣東西,是需要“決定”的,太多人會猶豫不決,而猶豫不決的地點,一定是在實體店面里,看到這個,似乎不錯,但好像不夠好,再來看第二個,也不錯,做不下決定?吹降谌齻,比前兩個都貴一點點又好一點點,怎么辦怎么辦,該選哪一個?實體商店如果真的淪為展示架,那它至少還保有消費者“決定買哪一樣商品”的過程,這會是未來的關鍵。
最近剛好看到一則有趣的研究,刊登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學術期刊,他們在研究的是,為什么有的人買東西,容易猶豫不決?
有的人不只買東西,在找尋工作,甚至決定要辭掉離開和繼續(xù)待著之前,也是猶豫不決。
這篇最新研究將人們分成兩種,一種是“最大化者”(maximizer),就是凡事總要最大化、買到最好的東西、找到最好的工作、換到最好的禮物。而另一種人,是“易滿足者”(satisfiser),也就是不必要求自己一定找到最好的,常常草率的就做了決定!
重點是你一定以為,最大化者,比東西比到最后,應該對自己好不容易決定的“決定”感到滿意才對?至少,會比那些匆匆決定的還要滿意吧?
錯!研究結(jié)果,這些“最大化者”尋尋覓覓比比看看到最后,對自己最后的決定,永遠都比匆匆決定者還不滿意!
更有趣的是,原來因為這些愛比價、愛比工作、愛比人的“最大化者”,由于對自己的直覺太沒信心,以致他們尋尋覓覓比比看看好不容易決定了一個了!買下了!確認了!卻因為自己心中其實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就是這一個,于是,他“決定”的那一剎那,竟然沒有“決定”該有的掌控感與確定感。
學者竟說,決定這個動作,是有感覺的,這種愛比價的最大化者,由于一輩子很少做過“百分之百確認的決定”,因此,雖然他們總是認真的、理性的比了老半天?最后的決定,自認還是無法「“100%正確”,以致于錯失了決定的樂趣。
原來,做決定,也會快樂? 商家又應該如何好好運用消費者這種心態(tài)呢?
文章/版權:M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