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緹與恒城實業(yè)、穎通共同被稱為國內三大進口化妝品代理商。但在近日,美緹卻被曝光涉嫌2.5億元香水走私案,公司名存實亡。該案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國內進口化妝品代理商的集體困境。一方面,品牌方逐漸回收代理權;另一方面,在已經不是傳統(tǒng)渠道為王的時代,電商沖擊、業(yè)務單一以及產業(yè)的灰色地帶等問題,均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巨頭倒臺
近日,北京海關宣布經過近8個月偵辦,最終破獲北京某公司走私進口香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扣押非法所得人民幣4400余萬元。目前初步認定,該公司逃避海關監(jiān)管,以低報價格走私進口香水貨值2.5億元,涉嫌偷逃稅款5600余萬元。
盡管海關未公開公司名字,但北京商報記者經多方調查后得知,該公司為北京美緹商貿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美緹成立于1997年,2010年國內年銷售額和轉口貿易額雙雙達到5億元,鼎盛時期手握40余個品牌,包括Chloé、Bulgari、Salvatore Ferragamo等,一度被認為是國內最大的香水代理商。據某美緹員工提供的信息,美緹在全國約有200余個店鋪,創(chuàng)始人張玫曾稱,美緹占有國內香水市場70%的份額。
2016年4月,北京海關在實地稽查中發(fā)現(xiàn),美緹從海外廠商購入香水后,并未直接進口到內地銷售,而是通過委托物流企業(yè)在香港中轉,再以物流公司名義向內地另一家公司發(fā)貨。在懷疑美緹“香港洗單”后,海關開始調查,最終牽出此案。
據了解,目前美緹旗下門店幾乎都被售出。自4月接受調查后,美緹便開始向各地經銷商等勢力出售店面,包括以貨抵債。買家中包括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同時也是美緹的上游供貨商。該名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美緹在絲芙蘭的渠道以及部分直營專柜便是由科蒂收走。
盡管案件已被偵破,但美緹遺留的問題卻沒有徹底解決。數(shù)名美緹員工表示,美緹拖欠了公司員工數(shù)個月的工資以及各類津貼、社保,全國約有600余人受到牽連。但目前公司仍未給出解決方案,多名員工討薪無果。
內外夾擊
據了解,在被海關調查前,美緹的經營狀況就已出現(xiàn)問題。背后原因,一方面是美緹內部決策失誤,另一方面也是大環(huán)境所致。
據美緹另一員工介紹,在被海關調查前,美緹經營狀況就已不如以往。有消息指出,美緹2013年與水芝澳達成了合作,并共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了合資公司。但合作方資金并未及時到位,致使水芝澳在國內市場未能有效推廣。美緹還對各品牌形象柜進行更換,全國范圍內投入了幾千萬元。種種舉措,導致美緹頻繁內耗。
此外,業(yè)務單一也成為了美緹衰退的原因。據了解,美緹雖然還有彩妝、護膚等代理產品,但主營業(yè)務仍是香水。在禁止公款消費和減少行政支出等措施出臺后,美緹香水代理業(yè)務受到了較大沖擊。
同時,近年來實體渠道的衰落也加劇了美緹的困境,這也是國內化妝品代理商的共同問題。據品觀網發(fā)布的《2016中國化妝品代理商生存發(fā)展藍皮書》顯示,國內日化行業(yè)在2011-2015年間,實體渠道遭遇零增長甚至下滑。2015年,78%的代理商企業(yè)毛利率在20%以下。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代理商之困與互聯(lián)網關系緊密!盎ヂ(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讓整個市場更加透明,特別是渠道、產品和價格。代理商在過去的時代下由于零售渠道不暢通,可以通過代理獲取中間差價利益,但電子商務模式的去中介化,在直接消滅代理商!
代理商面對的問題并不僅于此,品牌商對代理權的回收,一定程度上也威脅到了代理商的生存根基。早在2008年瑞士奢侈品牌Bally收回了大中華區(qū)所有代理權;2010年,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也收回了中國地區(qū)代理權。另外,Hugo Boss、Jack Wolfskin、Michael Kors等多個知名品牌也宣布了收回計劃。奢侈品收回代理權趨勢凸顯,而香水作為其中一類,也受到了波及。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代理商的存在對品牌商的利益產生了諸多影響,任何品牌要獲得最大利益,直營是最好的方式。周婷則直接指出:“代理商的存在,是導致渠道混亂、竄貨、亂打折、破壞價格策略、損害品牌形象的很大原因!
生死攸關
可以確定的是,各種導致美緹衰退的因素也與整個行業(yè)相關。在互聯(lián)網、品牌方等多重因素沖擊下,國內化妝品代理商的生存問題已被擺上臺面。三巨頭已倒下一個,剩下的恒城實業(yè)和穎通集團又將如何挑起大梁?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企業(yè)目前的經營狀況都不太理想!艾F(xiàn)在恒城的產品少了很多,部分香水品牌到期終止。穎通也有很多香水被停約。”北京商報記者就此致電穎通集團在內地的一級總代理穎通(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得知目前穎通所代理的產品與品牌商相處正常,并沒有回收代理權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走私案被曝光后,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無論美緹還是恒城,都免不了走私、逃稅等類似的違法經營行為。該報道進一步透露,在2015年,北京恒城也因走私等類似的情況被海關沒收了近億元的進口化妝品。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向恒成實業(yè)提出采訪要求,對方卻一直沒有回復。
《2016中國化妝品代理商生存發(fā)展藍皮書》指出,2015年,23%的化妝品代理商經營狀況同比下滑;2016年一季度,業(yè)績下滑的代理商數(shù)量增長至32%。整個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寒冬和代理商生存遭遇挑戰(zhàn)。不僅美緹,2016年間,國內化妝品代理商陸續(xù)傳出倒閉消息。其中,福建閩北區(qū)域的代理商甚至出現(xiàn)扎堆關門的現(xiàn)象。對此情況,周婷明確指出,代理商的模式已經是過去式。
“品牌方自己想通過互聯(lián)網連接客戶實現(xiàn)銷售,更好地控制產品價格,控制零售渠道,獲取更高利潤,并獲得更多的直接客戶從而建立自己的客戶數(shù)據系統(tǒng)。”周婷表示,“品牌前期用代理商是為了開拓市場的權宜之計,最后都會漸漸變?yōu)橹睜I!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劉一博 鄭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