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利與超市或賣場競爭價格是毫無意義的,也是不可能獲勝的。首先10幾家便利連鎖公司的商品采購成本本身就會高于超市連鎖,因為銷售量不在一個級別,供應商的重視度和支持度是不一樣的。超市或賣場是通過低價格(造成毛利率低)來吸引高客流,借助價格彈性理論來使得毛利額最終有所提高,而相應的固定成本攤薄。難道只有一臺收銀機的便利店能支撐高客流量服務嗎?
2、請仔細分析一下來便利店的顧客,不防先做個調(diào)查,問問顧客為什么去你們便利店,在掌握顧客心理和目的后再確定一些具體的措施會比較理性與客觀一些。一般來說,顧客跑便利店絕對不會是追求價格低廉或品種豐富,因為這兩點如果便利店能做到的話那么就不叫便利店,而應該是超市或賣場了。由于便利店的定位不同于超市或賣場,所以請不要盲目的把超市或賣場做為自己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那是不可比的。便利店必須深化自己在顧客心目中的地位,價格便宜永遠是顧客的愿望,但是價格便宜政策未必能夠拯救便利店,甚至還會叫便利店無法生存。
3、不必要的降價一定會破壞不同業(yè)態(tài)之間的價格體系,特別當別的便利店也學習你一樣的降價(因為這個是最容易學習的),那么整個便利行業(yè)毛利率平衡就會被打破,價格剛性向下之后要想再回升就會困難得多。假設(shè)賣場、超市、便利這三中業(yè)態(tài)商品采購進價一致,那么在銷售平均毛利率方面,一般而言賣場是8-12%,超市是14-18%,便利需要25%以上。價格促銷戰(zhàn)絕對不利于便利的形象推廣與發(fā)展。
4、便利店的開設(shè)不是用于服務窮人和閑人的,所以如果該地區(qū)人均收入不高且空余時間較多,而周圍又有1-2家超市或賣場,那么在中短期內(nèi),便利店必然無生存之空間,就算你賣與超市一樣的價格,銷售額的略微增加也無法支撐你的高額費用支出,虧損是難免的。
5、顧客光顧便利店的首要目的就是快速的、即時的解決需求,所以沒必要在價格上讓大步。如果一定要提高一些吸引,應該更多的考慮服務項目,或聯(lián)合其他企業(yè)做活動,比如跟某個短信服務商合作,顧客把在便利店手銀條上的編號發(fā)送短信到XXXXX號,就有機會抽到大獎等等;每日限量的1元錢早餐系列(出1元可以購買標價合計是2元的食品,而你的實際成本支出可能是1.5,也就是送掉0.5元,而顧客感覺節(jié)省了1元);一次消費5元及以上可以獲贈送一袋豆?jié){或一份報紙(限量,零售價一般在0.5元,而實際成本會更低)......即通過食物價值的暗讓利,而非明的直接降價,同樣是10%的讓利幅度,但是對便利店價格系統(tǒng)的殺傷力不會直接。
6、如果一定要做商品的大力度促小,建議以下3種產(chǎn)品0毛利或超低毛利銷售以吸引人氣,是否能增加額外銷售額就看運氣了,商品分別是:雞蛋、油和大米。
7、建議在便利店開一個1元區(qū)或5元區(qū),賣一些很實用很零碎的日用商品,類似各地的地攤貨或類似義烏的小商品,這種東西是做概念,也可以吸引人,毛利率通常會在50%以上。當然采購和管理難度較大,加盟店經(jīng)營更適合與穩(wěn)妥。(主要是責任心問題)
8、多分析和思考便利店的商品結(jié)構(gòu)和商品包裝,超市和賣場都在追求大容量包裝,而便利店則應該選擇小劑量包裝。以婦女衛(wèi)生巾舉例,一般女士跑便利店買這東西多半的原因是身邊正好沒了,而又要急用,超市或賣場又有距離,那么自然就跑便利買了。一般賣場每包是20片裝的,假設(shè)價格是20元(15%毛利率,1元/片),那么便利也賣20片裝的話,由于毛利率要求,則價格就會是24元(30%毛利率,1.2元/片),那么給人的價格感覺就要高了20%。那么如果便利店選擇賣8片裝,價格設(shè)在10.5元(35%毛利率,1.3元/片),由于顧客對于同規(guī)格的商品價格記憶比較清楚(因為經(jīng)常購買),所以價格敏感度就會高,但是很少有顧客會去換算每片的價格,所以她就會不那么敏感了,因此賣8片裝給顧客的價格感覺會好于賣20片裝。顧客對便利店的價格形象也就改觀了,會從對便利店價格的注意轉(zhuǎn)向?qū)Ψ奖愫头⻊盏淖⒁狻T倏唇^對毛利額,賣8片裝獲得毛利額3.675元,較賣場的銷售毛利額3元還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