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lián)商專欄
撰文/聯(lián)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前兩年轟轟烈烈的社區(qū)電商在降溫了一段時間后,或因生鮮賽道的加速“內卷”掀起新一輪熱潮。
盒馬似乎也看上了這門生意。
7月7日,據《晚點 LatePost》報道,阿里旗下盒馬鮮生在5月秘密上線了新的社區(qū)電商項目“盒馬鄰里”,內部代號為“ NB項目”。
侯毅向《聯(lián)商網》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并表示,7月17日將正式對外發(fā)布盒馬“ NB項目”商業(yè)模式。
01
盒馬鄰里是什么?
據《晚點LatePost》報道,盒馬鄰里的模式和社區(qū)團購極為相似,用戶提前一天在盒馬鮮生APP上下單,選擇距離自己最近的自提店,第二天早上八點開始自提。
不同的是,盒馬鮮生采用自營自提店的方式,沒有選擇社區(qū)電商常見的把自提點設在便利店。此外,盒馬鄰里將提供2萬多種商品,覆蓋日常生活和一日三餐需求。
目前,盒馬鄰里已經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等城市設立了門店,北京和上海的門店已經開始運營,其他城市的門店大多仍在裝修,尚未正式開業(yè)。
目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已經可以搜索到“盒馬鄰里”門店。有供應商表示,武漢將在7月9日開始正式運營,首批將開放20個自提點,7月中旬以后,廣州、南京等城市也將陸續(xù)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盒馬鄰里并沒有采用目前社區(qū)團購模式中常用的三級倉配模式,即中心倉-網格倉-團點,而是直接從中心倉配送到自提點,主要原因是其暫時不打算做鄉(xiāng)鎮(zhèn)這樣的下沉市場,而是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據報道,盒馬內部今年5月份就已經上線了“盒馬鄰里”開始測試。
生鮮電商的一大要素是供應鏈,而在生鮮電商里摸爬滾打的盒馬鮮生,已經積累下來了一定的經驗。盒馬鮮生擁有著生鮮商品的全國布局源頭基地、品類基地以及特色農產品盒馬村等配套的生鮮供應鏈體系,是其一大優(yōu)勢。
媒體報道顯示,在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的線上訂單數量同比高漲220%。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盒馬的日均DAU同比增長達到127.5%。
為了應對暴漲的訂單,盒馬鮮生通過線下門店配有的微信“盒粉群”組織用戶進行拼單,而后再由盒馬鮮生的工作人員統(tǒng)一配送,提高了之前零散訂單的配送效率。
02
盒馬旗下的諸多子品牌
2019年3月份,侯毅在一個活動上公布了盒馬除了標準門店之外的4個新業(yè)態(tài):盒馬F2、盒馬菜市、盒馬mini和盒馬小站——你可以把它們理解為盒馬的子品牌。
盒馬小站相當于“前置倉”,它將開在那些盒馬無法開店的區(qū)域,只提供外送服務。當時在上海開了兩家盒馬小站。侯毅透露每日大約有1000多單的銷量。
盒馬的標準店,需要4000-6000㎡面積,盒馬的擴張選址就不如那些不需要沿街面積更小的前置倉容易獲取。對于無法快速擴店又想發(fā)展線上業(yè)務的零售商來說,前置倉成為了一種選擇。
盒馬菜市定位城市的社區(qū)和郊區(qū),跟盒馬標準門店不同的是,它的蔬果產品都以散裝形式出售,也不帶有餐飲區(qū)。
盒馬mini選址定位在郊區(qū)和城鎮(zhèn),甚至是縣市。面積在500㎡左右。它在上海已經開了一家盒馬mini。侯毅稱日均銷售額在8萬元左右——這一數字遠低于盒馬80萬的單店日均銷售額。未來,盒馬mini還將在上海開設兩家繼續(xù)測試,效果符合預期后再將該業(yè)態(tài)開設至三四線城市。
盒馬F2定位辦公樓商圈,有點像一家便利店。它于2017年年底在上海北外灘的白金灣廣場開了一家這樣的店:它拿掉了銷售日化產品的部分,和便利店比鮮食的選擇更多。最近盒馬F2增加了自提柜。這還不包括盒馬和大潤發(fā)合作的盒小馬。
盒馬mini定位郊區(qū)、城鎮(zhèn)、縣市。盒馬mini店把活海鮮、冰海鮮放大,同時引入面條、熟食等現(xiàn)制現(xiàn)售品類商品。侯毅透露,盒馬mini在上海新開的一家效果很好,平日日均銷售額8萬元,周六日則到12-13萬元。未來,盒馬mini還將在上海開設兩家繼續(xù)測試,效果符合預期后再將該業(yè)態(tài)開設至三四線城市。
03
做生鮮,為何盒馬更聰明?
從盒馬鮮生標準店,到曾經的盒馬mini,再到今天的盒馬鄰里,可以看出,圍繞“生鮮+零食”這個大的品類上,盒馬一直在做加法,盒馬的加法,基本上圍繞了三個維度:
第一,不同的區(qū)域和場景,開設定位檔次不同的店。比如,針對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就開盒馬鮮生標準店,針對城郊就開盒馬mini或者盒馬小站。
第二,在大生鮮品類當中,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一樣的品類。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生鮮這個品類的規(guī)模其實非常大,盒馬開了不同店,就開始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和分門別類,從高端客群到低端客群,不同盒馬的產品不一樣,總有一款適合你。
第三,產品如何到戶的模式多種多樣。盒馬鄰里以用戶自提模式,而大部分的盒馬門店可以到店消費,也可以配送到家,甚至盒馬F2還有自提柜。
從盒馬的這些多樣化的業(yè)態(tài),差異化的定位,不一而足的交付模式,可以看出,盒馬才是生鮮賽道的大玩家。只有一種模式的美團買菜或者多多買菜,包括興盛優(yōu)選,跟盒馬比起來,堪稱小巫見大巫。
筆者以為,盒馬做生鮮更聰明,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品牌檔次定位上,盒馬已經贏了很多。任何消費以及任何產品和服務,都不能離開“定位”二字。盒馬鮮生一開始面市,就是瞄著高端去的,以單價高的生鮮品類(比如進口海鮮、有機蔬菜、進口水果等等)塑造品牌形象。
現(xiàn)在,盒馬想要大小通吃,不僅僅高端用戶要搞定,中低端更高頻的家庭日常消費也要“盡入我彀中矣”,區(qū)別于標準店,盒馬開出其他的業(yè)態(tài)形式。
如果賣菜也有鄙視鏈的話,盒馬已經站在了高處。
第二點,盒馬絕不只重視線上,線下同樣重要。盒馬攻城略地,在不同的點位,開了各種大大小小,不一而足的店面,這些店面的存在,一方面起到了宣傳推廣的作用,讓消費者更直觀地感受到盒馬的存在,另一方也豐富和完善了用戶的體驗。
線上線下同步發(fā)展,這對美團,對多多買菜、叮咚買菜等等來說,是巨大的優(yōu)勢。
第三點,前文已講,盒馬鮮生主力店的生鮮產品,客單值更高。從高端往下走,容易,但是如果一開始消費者就認知為低端,想要在提檔升級,就非常難。(對比一下盒馬鮮生跟拼多多,就會有非常直觀的反差感)
04
盒馬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今年5月份,一則新聞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盒馬鮮花品牌“盒馬花園”亮相北京、上海兩地的8家門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底將覆蓋全國超260家門店,完成后預計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零售鮮花連鎖品牌。
盒馬商品采銷中心總經理趙家鈺表示,“盒馬的消費數據顯示,有近30%的盒馬用戶有購買鮮花的習慣,其中58%的用戶是在線上完成消費。盒馬最受歡迎的三種花依次是:玫瑰、百合、菊花!
為保證鮮花的穩(wěn)定供應,盒馬花園采用的是產地直采方式,僅在云南省盒馬就擁有14個鮮花基地,常見的主花材將常年保持在30-50種。
5月31日,《聯(lián)商網》還報道,2021年盒馬將孵化100個新品牌。分析指出,盒馬孵化自有品牌的意義在于強化商品力,與同行業(yè)玩家形成產品差異化,為日后多渠道并行鋪路。盒馬正式宣布成立新品孵化中心——“盒馬X加速器”。
所謂新品孵化中心,是指打通投融資、商品研發(fā)、供應鏈支持、營銷推廣等內外部資源,為有潛力的新品牌、產品線和商品進行孵化和加速以及戰(zhàn)略投資。
你以為盒馬只是在賣生鮮,賣吃的嗎?顯然不止于此。
幾年前,關于曾經的盒馬 F2,盒馬似乎有意打造成一個“便利店”,盒馬的意圖很明顯,它已經超越了生鮮,切入到“零食”這個更加龐大和復雜的賽道上。
盒馬的野心有些昭然若揭,至少它已經在不斷地嘗試。
“跨界”不斷,機遇與危險同步并存:
如果盒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斷試驗,不斷跨界,那么盒馬的想象會很大,盒馬可能逐步吞噬掉傳統(tǒng)超市的諸多業(yè)態(tài)(生鮮+零食)。
如果說美團是餐飲界的線上霸主,未來的盒馬就有可能是超市的線上霸主,如果假以時日,盒馬能與美團互相比肩。
但是,隔行如隔山,生鮮跟零食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萬一盒馬擴張失速,就有可能掉進自己挖的巨坑中。
當下蘇寧的苦苦掙扎,不得不讓轉型的野心家們心生警惕,要三思而后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lián)商立場